不瘋魔,不成活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
《月亮與六便士》的書名,來源于作者毛姆的朋友開的一個玩笑:“人們在仰望月亮時,常常忘了腳下的六便士。”
六便士是當時英國貨幣的最小單位。月亮代表了理想,六便士代表了現實。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在現實之中,只有很少數的人活在理想中。也許那些活在理想中的人,如同這部小說中的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一樣,常給人孤僻怪異,無法讓人理解的感覺。有人這樣評價他“如果你覺得他刺眼,那只不過因為他太真實了。”這句話非常貼切,適用于任何如思特里克蘭德一樣的人。
思特里克蘭德在追尋理想的路上,沒有任何一份工作可以做的長久。他的生活貧苦落魄,但他從未放棄心底對繪畫的熱愛。他總是做點零工,干的事情沒有超過兩個月的,賺了點錢,夠買繪畫所需,夠一段的生活所需后,就藏起來獨自去創作。就像《岡仁波齊》這部電影中,藏族漢子尼瑪扎堆帶領的朝圣者,一路磕著長頭,沒有了路費,就一起打了兩個月的零工,賺取了生活所需之后,又繼續起了朝圣之路。他們賺取錢財的目的,不是為了儲蓄,不是為了貪欲,而是為了心底的信仰和理想。
初看《岡仁波齊》時,我還有點懵懂,在讀過《月亮與六便士》之后,突然間明白了許多。
《華嚴經》中有句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有多少人是在賽跑中,看到了鞋帶沒系,埋頭于打出一個漂亮的蝴蝶結,而忘記了自己最初的目的是想奔跑呢?
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在一個世紀前就被表現得如此深刻和淋漓盡致,足以說明為什么作者威廉•薩摩賽特•毛姆的作品會成為經典。
也許很多人會被男主人公的才華和經歷所吸引。但我卻對作者描寫的荷蘭畫家施特略夫的妻子勃朗什記憶深刻,給我很多思考的也是這一角色的悲慘結局。正如毛姆的評價那樣:她的一切都是虛無的,沒有任何價值。
除了表現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和男主人公的才華。作者對于書中三個女主角的描寫,也許想帶給人們更多的思考。不同的女人面對同一個男人時,做出了不同的選擇,又分別有各自不同的結局。獨立堅強的思特里克蘭德太太;依附沖動的勃朗什;為愛奉獻且堅定的愛塔,你會更欣賞哪一個呢?
思特里克蘭德的原型是法國后期印象派大師保羅•高更。我特意查看了高更的畫作,才發現原來在很久以前,我就看過他的畫。明亮的色彩,獨特的構圖,樸拙自然的畫面,能給人過目不忘的深刻印象。正如書中所說的那樣,他是個與眾不同的天才。
觸手可得的“六便士”與遙不可及的“月亮”之間,也許只差一個“思特里克蘭德式”的舍棄與堅持。
到底是才華成就了他?還是堅持成就了他?
每個讀者的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所轉載內容之原創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
鐵路資訊
- 農歷小年車票開售 鐵路春運售票超1億張08:09
- 這一年,你的平安有鐵路人在守護08:09
- 京張“四電”通過初驗08:08
- 鐵路新裝備拉動“公轉鐵”08:07
- 推進安全生產整治有新招08:06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