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盡其才,打造人才高地
生意人講究小生意在得利,大生意在得人。商場上縱橫馳騁、屢戰屢勝的能手,也是人情練達的行家。企業和商場一樣也是濃縮的社會,有了過硬的綜合能力和經驗,才能笑傲于市場,立于不敗之地。企業的發展需要提高專業水平,增強創新能力,這些都離不開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畢竟產品是人做出來的,市場是人開發出來的,技術是人創造出來的,人才濟濟是企業做大的一條重要捷徑。
“得人則興,失人則衰,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人才的競爭,一流的人才造就一流的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要取得主動、占有優勢、獲得發展,必須在挖掘、培養、吸引人才上下功夫。
要有“伯樂相馬”的慧眼,善于挖掘人才。在管好現有人才,用好現有的人才基礎上做足文章。挖掘人才既要挖掘每個人才的潛能,又要留住人才。通過政策支持,適時提出目標,提供平臺,暢通人才晉升渠道,摒棄浮躁之氣,鼓勵工匠精神。讓每個人都有施展才華“出人頭地”的機會。制定良好的激勵制度,賞罰分明,讓人才榮譽多起來,錢袋鼓起來,確保實用人才典型能樹起來,讓他們有“面子”有“票子”,營造使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發揮典型帶動作用,引導員工比學習、比業績、比貢獻、比創新,鼓勵員工不斷進步、爭當人才。
從工作需要出發知人善任,以事擇人,以崗定人,用人之長,根據一個人才能及其方向和大小安排適當的崗位,做到人崗相適、人盡其才,讓可干事的人能干事。對基層人才結構要優化組合、均衡搭配,達到優勢互補的最佳效果,凝聚最強大的合力,讓能干事的人干成事。
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魄力,大膽使用人才。“技術是國之利器,人才是興國之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對于能干事的人,要打破常規,堅持“不為所有,但求所用”。科技是發展的有力引擎,要聚焦 " 高、精、尖、缺 " 人才,建立人才庫,通過正式調動、聘用等方式剛性引進,以及采取兼職、講學、科技合作、短期聘用等方式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促進科技創新課題落地開花結果,讓既有成果迅速推廣應用,推進企業標準化建設成果。
另外在人才選用上要突破傳統條框的束縛,破除各種規則,對于一些服務于企業,擁有實力的非常之才的人,要視他們為" 專業尖子 "。他們沒有學歷、資歷、職稱,但是不能簡單論“以出身論英雄”。要堅持“用能人不用完人,”用他們的長處,廣開綠色通道,不拘一格、大力引進,讓這一部分沒有身份的“編外”人才與“在編”人才平起平坐,避免不平衡心理,這樣激發更多人才的積極性,為企業增加效益。同時,對引進優秀人才在待遇、就醫、家庭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讓一大批高層次優秀人才聚攏到企業中來。
要有“自我造血”的本領,靈活塑造人才。新鮮血液永遠是企業的希望和底氣,要成為企業的內生動力離不開企業“自我造血”,即內部培養。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而青年員工更是推動企業前進的源泉,青年人才通過接受專業教育,知識豐富,適應性強,但是在也并非全能、樣樣精通。企業需求是多層面、多類型、多領域的,這就需要通過入職培訓、工作經驗交流會等方式促使新員工盡快熟悉公司環境,認可公司企業文化,融入職工隊伍,找準定位按照崗位職責"補短板",快速形成戰斗力。人才成長不是自己瞎琢磨的,導師帶徒活動要延伸到有潛能的專業人才,一對一或者多對一,制定責任狀,明確教學內容及目標,盡可能實現“師有所教,徒有所學,學有所得,得之能用”,零距離傳授經驗,造就一代企業技術中堅力量。
要注重青年干部的培養,給他們成長搭建鍛煉平臺。打破論資排輩,均衡照顧理念,給更優秀、更合適、更有擔當的青年人足夠發展空間,幫助他們立足自身專業,積極拓展業務技能,實現由“一專一能”向“一專多能”的跨越。把干部培養工作落在實處,形成系統的人才鏈條,避免出現“青黃不接”,不斷為干部隊伍注入新活力。
“多士成大業,群賢濟弘績”。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才可以擴大人才總量,提高人才質量,盤活人才存量。搭平臺、造氛圍,建機制,在政治上關心、生活上關愛,不僅要做的紅紅火火,更需要做的扎扎實實,有能力的人才能真正成為公司發展道路上的主力軍。(劉建平)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所轉載內容之原創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
鐵路資訊
- 農歷小年車票開售 鐵路春運售票超1億張08:09
- 這一年,你的平安有鐵路人在守護08:09
- 京張“四電”通過初驗08:08
- 鐵路新裝備拉動“公轉鐵”08:07
- 推進安全生產整治有新招08:06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