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2日,李克強總理在中國鐵路總公司考察時指出,加快鐵路建設不能只靠國家投資“單打獨斗”,要拿出市場前景好的項目和競爭性業務吸引民間資本共同參與,通過創新融資方式、豐富多元投資主體,為鐵路發展注入新動力。自鐵路實施政企分開以及鐵路貨運組織改革以來,我國鐵路運輸系統走向市場的步伐日益加快。鐵路作為服務國家經濟和民生的重要基礎性產業,這一系列改革舉措對促進鐵路適應經濟發展、實現鐵路自身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未來鐵路運輸的發展是以不斷提升服務質量、發揮鐵路在各種運輸方式中的骨干作用為主要方向。根據歐美發達國家鐵路發展經驗,提高鐵路運營效率和競爭實力的主要路徑是打破壟斷,引入有效競爭。(2015-06-21 來源:光明日報)

國外鐵路早有先例,自英國于1825年修建全世界最早的一條鐵路開始,西方各國的鐵路運輸業都歷經了一個由繁榮到衰落的過程。為了使鐵路運輸業走出困境,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西方主要國家相繼改革了鐵路運輸業的行政壟斷體制,將競爭機制引入鐵路運輸業內部,以實現行業整體經營績效的提高。西方主要國家的鐵路運輸業處于不同的政治、經濟環境之下,各國的國情和路情都不相同,因而鐵路改革采取了不同的模式。雖然部分國家的鐵路運輸業和中國鐵路運輸業所處的政治制度和經濟發展階段各異,但其改革的成功經驗對中國鐵路運輸業的深化改革卻是啟示良多的。近年來,鐵路市場份額不斷下降,與現代物流發展差距加大,鐵路企業缺乏競爭激勵,運營效率低,鐵路企業競爭活力弱,民間資本參與程度低,所以國外鐵路運輸業改革的實踐告訴我們,鐵路運輸業中并非不可以引入競爭機制,因此,我們必須正確處理政府管制與市場機制的關系,加快中國鐵路運輸業改革的步伐。

總之,鐵路運輸改革非朝夕之爭,這是一個持續、長遠的過程,讓鐵路運輸加入有效競爭筆者希望能明確競爭模式,降低行業壁壘,優化企業數量,出臺相關法律,確保公平競爭,再結合自身的優勢,創造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鐵路現代運輸發展道路。(評論員劉興韜)